“南强北弱”格局初现!中国睡眠监测设备产业地图深度解析
近年来,随着“睡眠经济”的崛起,中国睡眠监测设备产业迅速扩张,初步形成了以珠三角、长三角、京津冀为核心的三大产业集聚区。据《2025-2030年中国睡眠监测设备行业市场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4年底,全国规模以上睡眠监测设备制造企业已突破320家,其中广东、江苏、北京三地企业数量占比超过65%。
一、珠三角:制造与出口双轮驱动
以深圳、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,依托强大的电子制造基础和出口通道,成为中国睡眠监测设备的“制造心脏”。如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,其智能睡眠监测产品已出口至欧美、日韩等20多个国家,2024年出口额突破3.5亿元人民币。
此外,广州作为“2026广州国际睡眠健康科技展览会”的举办地,正积极打造“睡眠科技之都”,计划到2026年吸引超过500家睡眠科技企业参展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。
二、长三角:技术驱动与资本集聚
长三角地区以上海、杭州、苏州为核心,聚集了如上海贝瑞电子科技、杭州兆观科技等创新型企业。该地区的产业特点是技术密集、资本活跃。2023年,贝瑞电子完成B轮融资1.2亿元,用于研发非接触式睡眠监测技术,其毫米波雷达监测方案已进入多家三甲医院试点。
三、京津冀:政策引导与医疗融合
北京、天津等地则依托政策优势和医疗资源,推动睡眠监测设备在医疗场景的深度应用。如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,其多导睡眠监测仪(PSG)已覆盖全国3000+医院,2024年医疗级设备销售额达6.8亿元。
四、产业痛点:区域发展不均衡
尽管产业布局初具雏形,但仍存在**“南强北弱”、“东快西慢”**的问题。西部地区如四川、重庆虽有部分企业布局,但整体产业配套薄弱,缺乏核心传感器和芯片制造能力,导致产品附加值低、竞争力不足。
中国睡眠监测设备产业正处于由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转型的关键期。未来,随着“2026广州国际睡眠健康科技展览会”的举办,将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、技术融合与全球对接,助力中国在全球睡眠科技产业中占据更高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