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抗衰产业步入深水区:万亿蓝海下的机遇与暗礁

Snipaste_2025-09-02_09-43-55.png

当75岁的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亲自“赤膊上阵”为旗下抗衰老产品代言时,他展现的不仅是肌肉线条,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:中国抗衰老产业正从浅滩驶向深水区,背后是3亿老年人口的巨大市场和对“健康寿命”的全民渴望。

2025年初,中央发布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,首次明确提出要“发展抗衰老产业”。这标志着抗衰已经从个人追求上升到国家战略。

据毕马威研报测算,2024年中国抗衰老产业市场规模约为0.6万亿元,预计到2035年将攀升至4.6万亿元,占银发经济市场的15%。这片万亿级蓝海正吸引各路玩家涌入,从传统药企到新兴科技公司,从保健品巨头到互联网平台。

 

01 国家战略:长寿经济下的新命题

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人,占总人口的21.1%,预计2030年左右将进入占比超20%的超级老龄化社会。

与以往不同,现在70岁老人的认知能力相当于2000年53岁的人。老年人正变得“更年轻”,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能继续创造价值,还成为了重要的消费力量。

“长寿经济”不再是简单的养老概念,而是“银发经济”的升级——不只关注老年人的消费,更关注如何让他们活得更健康、更长久。抗衰老产业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。

 

02 产业进化:从“朋克养生”到精准抗衰

抗衰消费正呈现年轻化趋势。90后、00后消费者占比已提升至35%,推动行业向“零食化”、“场景化”转型。熬夜场景催生“护眼软糖+脑力补剂”组合,运动场景带动辅酶Q10、护肝片销量激增。

技术也在不断突破。合成生物学、基因编辑等技术正颠覆传统提取工艺,NMN(β-烟酰胺单核苷酸)成分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37%,生物合成技术使成本下降60%。

精准抗衰成为新趋势。2025年,国家药监局备案数据显示,含靶向抗衰成分的化妆品同比增长217% 。利用基因检测、AI算法等技术实现的精准抗衰方案,正重构全球抗衰市场格局。

 

03 市场格局:头部争霸,腰部狂奔

抗衰市场呈现出“头部承压、腰部狂奔”的态势。TOP10品牌的销售额虽然同比增加3.3%,但市占率却减少了1.0%;相反,腰部品牌的市占率扩大了2.1%,销售额同比增长7.5%。

本土品牌凭借渠道下沉和直播电商快速崛起,汤臣倍健以14.2%的市占率稳居榜首。国际品牌则通过跨境购和本土化研发争夺高端市场,iHerb中国区增速达41%。

新兴势力也在改写规则。小石丸NMN通过“清除+修复+激活”三步协同策略,在IT从业者和医护人员群体中建立高达93.2% 的复购率。赛乐瑞则凭借“产品+服务+数据”模式提升用户粘性,客户终身价值提升3倍。

 

04 技术突破:从概念炒作到科学实证

科学家已经基本搞懂了衰老的机制,并提出了多种应对方法。顶级期刊《细胞》提出衰老有12项标志,需要多通路同时干预。中国专家也筛选出了mTOR抑制、NAD+提升等几种有效干预方式。 

全球巨头纷纷入场:赛诺根自2016年开始研发抗衰产品,其衰老抑制剂在动物实验中实现了33% 的延寿效果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公司Calico与迈威生物合作,协议价值5.71亿美元。

罗氏也以超10亿美元携手新加坡生物企业,正式进军长寿科学领域。

2024年,全球长寿经济投资超80亿美元,同比增220%,其中30%用于临床开发——药企正在加速把产品推向市场。

 

05 挑战与瓶颈:深水区的暗礁

尽管前景广阔,抗衰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。

政策限制是一大关卡。NMN(β-烟酰胺单核苷酸)尚未获得药品、保健食品、食品添加剂和新食品原料许可,在中国境内不能作为食品进行生产和经营。

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因素。抗衰老行业存在支柱学科人才缺乏、“盲人摸象”等问题。行业需要既懂医学又懂生物学的复合型人才,但目前这样的人才十分稀缺。

市场乱象不容忽视。假货猖獗、抗衰事故、效果争议、价格焦虑等问题突出。央视曾揭露医美市场上的热玛吉乱象,不少美容机构使用假冒设备,只能一次性使用的治疗探头被重复使用。

认知误区亟待纠正。很多人仍在医美或审美层面理解抗衰老,但实际上抗衰老是指从生命整体出发的生命科学技术的应用,是从生命整体出发的多靶点的系统干预。

 

06 未来路径:从“抗衰”到“创衰”

抗衰产业的未来,将呈现三大趋势:

一是个性化定制。基于基因检测的个性化方案成为新标杆。预计到2030年,基因检测定制保健品占比将达10%,年增速超50%。

二是临床验证强化。76%用户优先选择具备临床验证数据的品牌。监管也在趋严,2025年新修订的《食品安全法》要求所有保健品完成功效验证备案,预计30%中小品牌面临淘汰。

三是技术融合加速。AI技术可以协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,提高抗衰老服务的精准性和效率。基因编辑、细胞再生等前沿技术也在抗衰老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。

不仅是科伦药业,全球药企巨头纷纷布局抗衰赛道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Calico与迈威生物达成5.71亿美元协议,罗氏以超10亿美元携手新加坡生物企业进军长寿科学。

2024年全球长寿经济投资超80亿美元,同比增长220%。这些数字告诉我们:抗衰不再只是美容院的噱头,而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战场。

中国抗衰产业正从“概念炒作”走向“科学实证”,从“营销噱头”走向“效果背书”。在这个价值万亿的深水区中,唯有技术扎实、诚信经营的企业才能游得更远。